工研院綠能所 蔡振球環境技術總監
歐盟因應氣侯改變對人類影響的議題上又有進一步的動作。除2023.05發布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法令外,更於今年(2024)7月18日發布「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案」(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簡稱ESPR)1,其最終目的仍藉由法案立法”讓永續產品在歐盟成為生活常態”。
ESPR法案的推動並不是無中生有,事實上於2019年歐盟推動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時,就已經布局並思考如何整體推動讓產品能夠進一步做到生態與永續的兼籌並顧,並取代曾於2009年公布的「生態設計指引」(Ecodesign Directive 2009/125/EC)。為此,於去年(2023)召開多次的公眾咨詢會議,並討論那些產品須納入優先管制項目清單中,直至今年7月該法案正式公布生效。
EU ESPR法案管制說明
目的:藉法令的規範以改善歐盟市場上產品之循環度、提高能效及其他環境永續性;並藉產品的永續商業模式,強化歐盟的綠色競爭力和韌性。
永續產品特性:須涵蓋如下一或多個條件
- 使用較少能源與持續時間更長
- 容易修復與回收
- 零件易拆卸並進一步再使用
- 含較少之關注化學物質
- 含有更多可回收成分
- 在其生命週期內具有較低碳排放和環境足跡
法案架構:該法案分為 14章節、80 個條文2
該法案幾乎將所有類別的商品納入,並分階段要求商品之性能須符合如下要求,且將商品資訊進行數位化與透明化:
- 提高產品耐用性、可重複使用性、可升級性和可修復性
- 使產品更加節能並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 限制妨礙循環性物質之使用
- 增加回收量
- 使產品更容易再製造和回收
- 制定碳排放和環境足跡之管理規則
- 提高產品永續資訊之有效性
在法案推廣與執行面,有許多的配套措施,以利該法案的推動,重點包括有:
• 產品數位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簡稱DPP)
該管制將採用法令授權方式,對未來的商品採用數位身分證方式,對特定對象進行管理。藉由現今強大的資訊系統,促使其能達到產品訊息的透明化程度,以利未來消費者或使用者對產品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並對永續產品與其循環性有所助益。
• 未售出商品銷毀處理之規定
歐盟許多未售出的商品,常因各種因素被銷毀,這浪費眾多的資源。ESPR法案首次提出解決該問題之法令措施,並著手禁止銷毀該未售出的紡織品和鞋類等。
• 綠色公共採購
歐盟統計其每年公共採購之金額約為1.8兆歐元,該購買範圍涵蓋:工程、商品及服務。ESPR法案未來將透過採購行為,來改變消費者或企業。藉由制定強制性「綠色公共採購標準」,以引領企業、民眾及政府單位等,發揮「採購力量大」的優勢,來幫助大家走向更永續的未來。
ESPR法令推動對國內產業之影響
由資料顯示3,台灣2021年(服務)/2022年(貨品)輸歐的總貿易額約975億歐元,歐盟為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美國及日本等。歐盟與台灣間的貨品貿易總額約為842億歐元。歐盟對台灣的貨品出口成長23.4 %,而從台灣出口到歐盟的貨品則增加了38 %。考量歐盟各項的法令管制,對國內產業有很大的影響性,故歐盟未來環境管制相關議題,對國內產業及供應鏈等,皆須謹慎並小心因應。
針對ESPR法案的施行,歐盟執委會預計於2025.04.14公布工作計畫,將排定優先管制之產品類別。由資料顯示4,目前討論的對象包括有:鋼鐵、鋁、紡織品(特別是服飾與鞋類)、家具(包括床墊)、輪胎、清潔劑、油漆、潤滑劑、化學品、能源相關產品、資通訊產品及其他電子產品等。
• 對產業及供應鏈的衝擊
對於國內產業而言,雖大多數皆非品牌廠商,而非屬直接商品銷到歐盟國家,但不可避免的是,大部份廠商皆是各式供應鏈的一部份。當品牌廠商受到法令要求而需要提供各式環境訊息時,其勢必將各個必須填報之要求事項,轉嫁給供應商或製造商。歐盟之CBAM管制即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所以對廠商而言,了解並獲悉管制動向,並進行內部資訊的盤點是非常的重要。而各式環境資訊(如用水、污染物排放、回收量、綠電用量及碳排放量…等)的蒐收常耗費許多時間,工廠製程常因不同產線而有很大的差異性,當其轉換成須計算每個產品的單位耗用量和排放量時,更須精準和記錄,這都需要時間籌備與實踐。以現今之碳議題而言,業者開始進行組織碳盤查(ISO 14064-1)時,就發現比想像複雜很多,更不用說因買主要求提供產品碳足跡(ISO 14067)數據時,而須將組織的碳排放合理分配不同產品製程時衍生之各項困擾。
• 優先管制項目與進度
對廠商而言,常覺得不同的法令管制都是”擾民”的一部份,當時間到之前做好即可。由資料4顯示目前ESPR規劃,歐盟預計明年4月再公布相關管制項目之優先順序。但,歐盟於2023.07.12公布的「新電池法」已要求自2027.02起,即須符合DPP要求法令要求,針對:車用電池、輕型交通運輸工具(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電池、2kWh以上之工業電池,皆須提供產品的數位護照,並揭露材料使用(再生料添加率)或碳足跡及環境足跡等應登載資訊。對於民眾而言,未來有機會透過二維碼查詢相關資訊。除了電池外,另於對於紡織品亦有訊息討論於2027年與2030年亦須符合DPP要求事項,該管制之最大目的在提醒民眾「快時尚」對資源耗用和碳排放具極大的影響性。
• 環境訊息正確提供與查證
因應現今社會對假訊息或不實數據的疑惑,不管品牌廠商或供應商大多接受第三方驗(查)證方式,以利符合採購方之要求。以國內碳管理之ESG報告、組織碳盤查或產品碳足跡等查證而言,因大量的需求創造出新市場契機。但不論如何新增查證公司,仍無法符合廠商或政府法令規範之需求,致使需要長時間的排隊,才可獲得查證的機會。同樣的事在未來CBAM的管制上,亦將會發生。歐盟在未來永續要求愈加嚴格之際,如何解決各式數據查證與確證的要求,將是法令管制是否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各式商品常隨著時間變動而日新月異之際,如何保持環境訊息有效性與可靠性極為重要。
結語
隨著氣候變革對環境影響的日益加劇,國際上對產品的環境要求亦將增加。不管是歐盟的ESPR或DPP法令,都是各國政府已將環境管理從以往的工廠,延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產品面上。於現今民眾對環境權之「知」(Right to Know)要求下,將會形成新趨勢和新要求。對製造商或供應商而言,惟有儘早準備和因應,並增加環境面的投資,以利綠色競爭力的提升,贏得市場新機會。
參考資料
- 歐盟ESPR法案網站: https://commission.europa.eu/energy-climate-change-environment/standards-tools-and-labels/products-labelling-rules-and-requirements/ecodesign-sustainable-products-regulation_en
- 歐盟「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ESPR)」,外貿協會,2024年06月28日公告:https://www.taitra.org.tw/News_Content.aspx?n=104&s=92898#
- EU-TAIWAN RELATIONS歐盟-台灣雙邊關係概況,2023年。
- 歐盟「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簡介,外貿協會,2024年7月1日。
圖片來源:CHEMLIN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