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城市:以公共公地推動永續發展、氣候行動與循環經濟

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馬鴻文教授

一、前言:無懼城市與永續發展

無懼城市(Fearless Cities)運動於2017年正式啟動,發端於西班牙巴塞隆納,並迅速擴展至全球,成為市政主義(Municipalism)的一大象徵。該運動透過公民參與、地方治理與社會正義,賦予城市社區更多權力,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資源有限與社會不平等等挑戰。在此過程中,「公共公地(Commons)」概念成為無懼城市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工具,強調城市資源應由市民共同管理與共享,而非受市場或政府單方面主導。

公共公地指的是由市民或社區集體管理的資源,如水資源、能源、土地、廢棄物管理、城市空間等。這些資源不屬於私人企業,也不完全由政府控制,而是透過民主參與與地方自治進行治理,以確保其永續與公平使用。例如,在無懼城市運動中,部分城市將廢棄空間轉變為社區花園,或將水資源管理從私人企業手中奪回,改由市民共同經營,實現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的雙重目標。

二、公共公地與永續發展

1. 地方民主與公民參與

無懼城市透過建立公民決策機制(如參與式預算、公民大會、數位平台)來強化公共公地治理。例如:2011年,那不勒斯確立「城市公地法」,將被廢棄的公共空間轉交給市民組織,自行管理並發展社區導向的永續計畫。2016年,巴塞隆納推出「Decidim Barcelona」,讓市民共同決定城市資源分配,並監督地方政府行動。這樣的治理模式確保公共資源不會被市場機制壟斷,而是根據居民需求進行配置,確保其長期可用性。

2. 公共公地與氣候行動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城市面臨的重大挑戰,無懼城市透過公共公地管理模式,推動能源轉型、都市綠化與氣候適應,如: 2013年,德國漢堡市市民透過公投決定將原本由私人企業經營的電力與天然氣網絡收歸公有,確保能源系統朝向再生能源發展。2018年,巴黎啟動「100公地計畫」(100 Hectares for Commons),開放城市綠地由社區自主管理,以應對都市熱島效應與水資源短缺問題。透過公共公地的概念,城市一方面減少碳排放,同時確保氣候行動的決策權回歸市民,讓政策更符合當地需求。

三、公共公地與循環經濟

1. 社區資源共享與廢棄物管理

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生產—消費—丟棄)導致大量資源浪費,而無懼城市透過公共公地治理,推動社區共享、資源再利用與去廢棄化,如:阿姆斯特丹推動「公有修理站(Repair Café)」,市民可以免費修復家電、家具與衣物,延長產品壽命,減少廢棄物。柏林推出「食物共享平台」,讓超市與餐廳捐贈剩餘食物,減少食物浪費並支持弱勢群體。義大利卡帕尼亞地區推動「零廢棄村」計畫,將可回收資源視為公共公地,社區共同管理並決定如何利用。

2. 在地供應鏈與合作經濟

無懼城市推動本地化生產,減少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並降低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如巴塞隆納的「公地農場」計畫,由社區共同管理,為居民提供本地生產的食物,減少碳足跡。而2001年起,阿根廷經濟危機後,許多工廠被員工接管,轉型為合作社企業,確保資源利用符合永續與社會公平的原則。透過公共公地治理,無懼城市有效減少浪費,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四、案例分析:那不勒斯的「公共公地」政策

那不勒斯(Naples)是無懼城市運動中的重要實踐者,該市政府在2011年通過一項法律,將數十個閒置的公共空間轉化為「公地資產(Common Goods Assets)」,交由當地社區與公民團體管理。例如:Ex Asilo Filangieri 文化中心原為廢棄劇院,如今成為公民自治的文化中心,由當地藝術家、社區組織與學者共同管理,用於舉辦免費藝術與教育活動。更特別的是,那不勒斯是歐洲少數成功將水資源從私人企業手中奪回,改由公有機構管理的城市,確保居民能以公平價格獲取乾淨水資源。案例顯示,透過公共公地的概念,市民能建立更公平與民主的城市治理模式,提昇資源的永續性。

五、未來展望

隨著氣候變遷、環境惡化與社會不平等問題日益嚴重,無懼城市的公共公地模式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解決方案:

1. 更多城市將公共資源轉為公地,確保能源、土地與基礎設施不被私人企業壟斷,而是由市民共同管理。

2. 推動法律保障公共公地,如建立「公地法典(Commons Law)」,確保社區對資源的管理權利。

3. 技術賦能公共公地治理,如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透明的資源管理機制,確保資源分配公平與高效。無懼城市運動證明,透過公共公地的治理模式,城市可以在社會公平、環境永續與經濟繁榮之間找到平衡,為全球提供一條可行的未來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climate.cityofnewyork.us
  2. wiki.sustainablejustcities.eu/Fearless_Cities
  3. commonsnapoli.org
  4. decidim.org

精選圖片來源:fearlesscities.com/

prev next
會員留言 請先登入
社團法人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
02-23688500
service@ceita.org.tw
CEITA
02-23688500
Room 402, No. 71, Zhoushan Road, Daan District, Taipei , Taiwan
service@ceita.org.tw
訂閱最新消息

訂閱後,您會收到我們的最新消息

    SUBSCRIBE US

    You will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fter you subscribe.